近期,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城市商品住宅的成交量有所回升,很多开发商开始借此炒作“调控放松”和“楼市回暖”概念,以期吸引刚需置业者加速入市。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地产调控的主基调没有改变,也不容改变;“楼市回暖”的可持续性较差。
具体分析各地楼市的成交情况可以发现,购房者绝大部分为首次置业者;而带动成交量回升的主力,很大程度上是“限外解禁”人群。在外来人口占比较大的一线城市,新的一年里符合资格的人群开始加入购房大军。不过,每年释放出来的新增“解禁”人群是一个常量,经过逐月消化后,市场上的购房需求仍将呈现萎缩态势。
主要城市商品住宅2月成交量环比反弹,但同比依然下跌。而环比反弹的一大重要原因是1月的基数过低。今年1月有春节长假,加之前期楼市过度萧条,开发商普遍“闭门谢客”。有消息称,不少开发商甚至以放假的方式来回避惨淡楼市。在此背景下,各地商品住宅成交量连创历史新低。进入2月,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首套房贷利率回归基准利率的影响下,刚需置业者逐步出手购房,由此推动成交量回升,这属于正常现象。而部分开发商借此放大和炒作“回暖效应”,显然别有用心。
还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公布的住宅网签数据包含保障性住房的成交量,如果剔除保障房因素,各地住宅成交的回升幅度并没有地产商宣传的那么大。以北京为例,上周(20日-26日)北京新建住宅签约为2737套,二手房住宅签约套数为1680套,合计为4417套,环比上涨102.1%。从环比数据看,成交量的确有明显上涨,特别是新建住宅,环比涨幅达219.4%,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保障房签约。如果剔除保障房,上周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签约套数仅1017套,日均签约量依然处于低谷。
业内专家指出,只要调控方向不改,对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的打击不放松,房贷杠杆不放大,那么楼市成交量就不可能有实质性和持续性回暖。
自本轮调控启动至今,中央对地方政府“救市”行为充满警惕。去年末,佛山放松限购的政策被叫停;今年芜湖“微调”政策刚一公布也随即宣布暂缓执行。这些举措刚一出台即告“夭折”,显示出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决心。进入新的一年,宽松的信贷环境为首套房贷的放松创造了条件,此时部分地区出现首套房贷回归基准利率的变化只是适度微调,目标指向也仅仅局限在自住需求,体现“差别化房贷政策”。
业内人士预期,2012年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时期,将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权威性,调控不会动摇。首先,从长效机制上看,政府将从质量和数量上落实保障房建设,扩大住房有效供给;其次,加紧研究和制定住房保有环节方面的税收政策,由此从制度上保证房地产业“调结构”的顺利进行。
- 下一篇:国土部要求严守城乡建设用地边界
- 上一篇:重整土地利益 广东土地开发储备局正式揭牌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