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歌猛进的“央企地王”们相比,外界倒显得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将“不务正业”的央企驱逐到房地产市场以外,这样的工作从2004年已经着手开展;主管部门去年底还在循循善诱地把房地产归为高风险领域,奉劝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某些央企慎入楼市。然而数据表明,134家央企之中,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公司仅有16家,而2009年以来侧身楼市逐利而动的央企却占到了总数的七成。责怪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是不够正确,而是毫无意义。
“央企地王”接连诞生,背后自有其生成机理。豪迈抢“地王”,自然不差钱。说4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投入楼市,我们可以相信,但是拿到钱的企业有没有转身挺进楼市呢?某些央企的财大气粗到底奥妙何在?在经济大格局中占据险要地形自然容易以一当十,而轻松收益之后又缺乏向全民分红等良性的财富分配机制,养尊处优的虚胖不足以奔赴海外抢食,却喜欢在小圈子里露富。任志强破天荒地承认“自己很无能”,潘石屹酸溜溜地赞叹“央企太有钱”。某些央企的气魄从根子上说不是钱多,而是花钱的胆量大大超过别人。不是自己的钱,舍了本不用心痛,侥幸赚了那便是升迁和炫耀的资本。
让央企告别“地王”,关键在于改变钱来得容易花得随意的现状。同时对央企管理层实施科学的考核体系,让他们在花钱时能够体会到肉痛和心跳的真实感受,从而减少盲目和冲动。不过,单单强调央企告别“地王”并无太大意义,房地产领域驱除几只虎尚有一群狼,普通国企“地王”或民企“地王”并不比央企“地王”更可爱。因此有人提出改革现有的土地拍卖制度。
不过,高地价和高房价并非单向的因果关系。地价推高房价,房价反过来同样拉高地价。央企蹭破头皮抢“地王”,其判断的依据是房价将会继续不断高涨。若房价得以控制,房地产商们自然会去冷静掂量要不要去跟风哄抬地价,金融危机期间不少城市都曾出现土地流拍,见证的恰是这个道理。遏制“地王”,功夫在地上,也同样在房上。政府扎扎实实把稳定房价的承诺落到实处,不啻于解决“地王”问题的围魏救赵之举。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