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接二连三地涌现出一批新“地王”,而且央企再次粉墨登场。无独有偶,同日河北省以每亩735万元成交的新地王也在3月15日诞生。舆论发出一片惊呼:近来密集出台的国11条、京版11条、国土部19条等宏观调控政策并没能抑制北京乃至其他城市楼市的疯狂,中国楼市难道已然是脱缰的野马?
其实,中国房地产的话题很沉重。首先究竟谁是目前高房价的责任主体?政府和开发商这对“哼哈二将”更是互相推诿,“地价推高房价”还是“房价推高地价”成为“鸡生蛋,蛋孵鸡”的车轱辘话题;再次,地方政府究竟是不是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庄家?如果“土地财政”刹不住车,就遏制不住地方政府的参与热情,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是运动员,而不是裁判员。因此,当地方政府解决了几百户低收入者的廉租房或者经济适用房就喜形于色时,我们认为地方政府更应该同时想到人数成百倍、千倍的“蜗居”一族和夹心层,这同样是民生大问题。再者,中国老百姓手里究竟有多少钱?有关决策层是否认为拉动内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老百姓买房子?尽管去年房地产业没有搭上产业振兴计划,但是去年房地产市场的异常和央企背景的高调参与是否传递了积极信号,于是中国地产江湖风生水起。
意味深长的是,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今年两会期间主动表示,国家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4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进入房地产市场或是用于土地买卖。而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地产大佬任志强先生在微博中表示,发改委主任特别强调4万亿投资没有进入楼市股市,无非是想推卸对楼市、股市价格变化的责任,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与以往经常“挨板砖”不同的是,任志强先生的观点这次引来足够多的回应和掌声。
中国房地产业在近些年来也算是经历了风雨和彩虹,数次调控,都化险为夷。所有关于房价的“探底”或者“见顶”的预测弄不好就变成了豪赌,就成了黑色幽默。在中国地产江湖中,民意算什么?
我曾经在一篇评论中认为,中国楼市发展与民意背道而驰必将引来社会动荡和不稳定。但事与愿违的是,当前中国楼市,明明打着左转灯,却向右拐弯,除了愤怒和无奈,民众又能表达怎样的感受?!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