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委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确保把保障房的问题和隐患消除在交付使用之前。不过如此“零距离”验房恰恰反映出保障房质量监管的隐忧。
当保障房建设进度缓慢成为公众众矢之的话题时,北京保障房建设却屡创佳绩。据北京市2009年的计划,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开工85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20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北京仅用了11个月就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然而,在数量冒进的背后潜藏的是,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而引发的隐忧。
数字冒进的诱惑
中央一直力挺保障房,然而2009年房价飞涨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下,各地保障房开工建设进度却迟迟不能达标,绝大多数城市都被预警“难以完成保障房建设计划”。
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发布调研报告指出,2009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8月底,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仅为23.6%。
然而,作为保障性住房最大需求市场的北京保障房市场却一支独秀:北京“两会”上公布的信息显示,2009年北京新开工政策性住房面积9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5万平方米,竣工229万平方米。全市政策性住房施工面积占住宅施工面积的38%,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投放各类政策性住房10万套。
“这个数据在同期全国的水平来看,也是遥遥领先。” 北京市住建委的相关负责人当时表示。据悉,早在2009年10月,北京市就宣布完成了保障房开工6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75万平方米,分别完成计划的75%和88%。
据悉,北京市场一个特殊的现象还在于,早在2009年11月,北京市政府曾公开表示,“为了补偿开发商因原材料成本增加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将从回龙观、翠城、朝阳新城经济适用房项目中,划拨部分房源调整成商品房出售。
“部分转为商品房,自然就降低了保障性住房的实际绝对数。”据相关人士透露,不过,这被划转的部分在保障房比率中所占份额很小。
更大的力度还在后面。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北京要建的保障性住房,要占同时期总的住房总量的24.4%,在今后几年,北京每新建4平方米的住宅中,就有1平方米保障性住房。而1999年到2006年北京市累积建设经济适用房总量仅为2000万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北京用三年时间完成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总和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量。
质量隐忧
不过2009年8月底,北京首个限价房项目——北京海淀区西三旗瑞旗家园“墙脆脆”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的担忧。
该项目业主装修时发现,两家阳台之间的墙壁酥脆,碎墙块用手一捏便成散沙状,对着阳台墙壁踢了几下,墙上的土便“哗哗”往下掉,摇了摇露出的钢筋,发现钢筋与主体墙壁和天花板都没勾连上。
该项目的开发商住总集团董事长张贵林的理由是:由于奥运会期间抓紧施工,个别工人操作不到位,致使配比没有达到标准,造成了混凝土强度不够的质量问题。
2009年1月,广州限价房项目保利西子湾的60多户业主因质量等问题而拒收房,并向开发商索赔,业主称,在交楼时发现限价房变成了“限质房”,存在渗水、墙壁裂缝、地板空鼓等问题。
北京西三期“墙脆脆”事隔一个月后,北京市建委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查中,依然有3项保障房工程存在严重质量,被责令停工整改。
实际上,北京市早在2009年6月就专门成立了市住保障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组,对全市保障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实施统一协调管理,各区县建委也成立了保障房工程监督组。监督组里有10多名工作人员,唯一的工作就是监督检查保障房的质量。
北京今年计划开工和收购的13.4万套保障性住房,并且最终在全市范围内达到“两个50%”的目标,即政策房用地要占到住宅供应总量的50%以上,达到1250公顷;保障房占全市住宅开工套数50%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大规模的保障房开工建设,而且在量上也做了明确的要求,很难避免赶工现象,如果不引入第三方的专业检测机构,建委的监督机制只是震慑作用而已。
具有福利性质的保障房的质量问题其实体现的是政府部门的信用。但长期以来,保障房建设一直都是政策性举措,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机制。保障房制度建立的呼声由来已久,据悉,《住房保障法》讨论稿目前已提交至住建部住房保障司,目前正处于内部讨论阶段。
“如果像北京一样,在交付前需要业主亲自拿着各类工具去检测保障房的质量,说明整个监督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上述人士表示。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