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发出捂盘“紧箍咒”
3月31日,北京市住建委曝光三家捂盘惜售、发布不实销售信息的违规开发商。在此前的3月26日,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存在囤地、捂盘行为的开发商,商业银行应将其列入警示名单,不得对其发放新增贷款,已有贷款要采取保全措施。
近日打击捂盘似乎成为热门的话题。中原地产董事总经理李文杰认为,此前开发商不着急开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贷环境太宽松,现在银监会从信贷和授信角度上收紧,会给一些捂盘的开发商造成心理震慑压力。
“金融封杀令”执行到位有难度?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 “金融封杀令”在执行时可能会遇到不少问题,银行没有能力认定一个开发商是否捂盘行为,只能依据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的黑名单。而现实中开发商的捂盘行为,真正被有关部门查实的例子并不多。如果各地监管部门不积极查处开发商捂盘,银监会处罚再严厉也难以发挥作用。
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研究总监张大伟指出,目前市场已出现了用高开盘价减缓销售速度的现象,算是变相捂盘。而这种方式无疑是在现有政策监管范围之外的。张大伟还认为,银监会政策主要针对再融资,这仅仅是限制了扩张,现实问题是房价已经进入了上涨的趋势,政策传导到市场上还需要一段时间。
历次打击捂盘政策收效一般
在此次银监会新政前,从中央到地方就曾经数次针对开发商捂盘出台了政策。早在2006年5月30日,北京市建委规定:“商品房住宅项目自取得预售许可证之日起三天内,必须开盘,并按整栋对外销售。”不过,事实证明,“三日开盘令”尽管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处罚措施,监管环节也存有漏洞,仍有不少开发商不响应或是钻空子。
2010年2月23日,北京出台“京版国11条”,其中规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最低规模为施工许可证批准的施工范围,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三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公开对外销售。“京版国11条”比“三日开盘令”更严格的是,限定了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为施工许可证批准的施工范围,业内普遍认为,该政策最终能否产生实质性效果,还得看相关部门的监管情况和处罚力度。
变相捂盘顶“风”上
实际开盘量远少于预期开盘量
尽管有政策高压,但是3月份捂盘迹象仍很明显,直接影响了楼市供应。目前北京商品房存量房源仅有88110套,相比去年同期的135690少4万余套。
另据亚豪等机构此前统计,3月北京欲开盘项目约40个,加上燕郊等北京周边区域,共有50余个项目计划在3月开盘。不过,中原地产等机构的统计结果显示,本月实际开盘的项目在28个左右,比之前的预测相差甚远。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计划三月开盘的项目,都推到了四月开盘。还有不少项目采取了提价待售的变相捂盘的方式。
多种因素促成开发商捂盘
李文杰认为,一些开发商延期开盘也并不全是因为惜售,也有的是因为“看不清形势”。近期政府频频出台调控政策,一些开发商在观望政策,考虑怎么定价。根据“京11条”规定,如果开发商领了证,就得在规定的期限内公开销售施工许可证批准施工的全部房源。而如果不领证,开发商把房子捂到何时,都不会受到处罚。
“两会期间,北京市暂缓办理预售许可证”,有开发商私下表示。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可以看到3月3日至3月14日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共有9个项目拿到预售许可证,前一周3月3日至3月10日,只有三个项目获证。同时,有多位开发商都提到,“京11条”出台后,拿证时间变长了,“过去是向区县申报就可以,现在还要走市里的程序,多了流程。”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