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国两会后第一天北京连诞三块地王以来,舆论的焦点就集中在央企退出房地产土地市场。诸多论者天真地以为只要央企退出土地市场,从此以后王石潘石屹吴亚军等就可以握手言和不再在疆场拼个你死我活,从此地王可以挥手自兹去,房价亦可免暴涨之虞,天下遂太平了。更有不甚了了者认为,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乃民意之胜利。持上述论者未免想得过于圆满:资本的本性就是嗜血,别指望它会心甘情愿地躺在一堆便宜房子里面睡大觉;央企退出房地产于国于民有利否,还得看它怎么个退法。
地价暴涨固然与央企不恤成本夺地有关,然而根本在于土地供应过少以及土地财政实质下“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方式所致。痛下决心改革土地出让方式,洗心革面变革卖地财政下的发展模式,真心实意“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是避免地王频出的良药,而非以行政方式命令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之类的权宜之计。
国资委让央企整合房地产,今年也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了。早在2004年,国资委就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房地产业重组有关事项的通报》,中房、保利等14家房企相继被确定为“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央企。印象之中,记得仿佛是西山美庐开盘的那一年吧,时任中房集团董事长的孟晓苏还为此热心张罗过一阵子。但是后来好几年间,除了中房集团蚍蜉撼大树无偿受让华能14.2亿元的房地产资产之外,似乎别无其它大的整合成功案例。也许有更多扑朔迷离的角力在背后上演,但是酝酿发酵得以浮出水面者寥寥,以致六年之间方修成这么一个羞答答的正果,足见央企吐出已经吃进去的房地产这块大肥肉,谈何容易哉!
不容易正常,如果容易反倒不正常了。在中国,国有资产流失的话题,不知道谈论了多少年了。有两个数据,2004年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共清出各类资产损失高达3521.2亿元;2008年,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在内的13户中央企业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63.72亿元。一些专家认为,这些数字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央企退出房地产的过程中,如果有纯国企之外的企业参与并购重组,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至少,从国资委3月18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还看不到退出或者整合只是在央企或者国资内部完成的表述,那么,我们就完全有理由担心这种事情发生。因为,在现实的企业改制剥离重组过程中,在资产评估和关联交易环节,管理层“暗度陈仓”,通过一系列曲径通幽波诡云谲的资本运作,肆无忌惮地吞噬国有资产,朝为国企总经理暮为亿万大富豪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监管者有兴趣去查一查现在已经裸退得差不多了的一些上市企业,甚至包括某些房地产企业,看看他们如何将国资乾坤大挪移,相信不会费多大劲儿就会硕果累累。
因而,我们有理由担心,如果没有健全的退出机制,没有严格的监管机制,一纸行政命令让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对于那些潜伏已久蠢蠢欲动正翘首以待随时伺机侵吞国有资产的一条条蛀虫来说,不啻一大福音和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因为他们又有机会披着合法外衣张开血盆大口放心地鲸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了,就更遑论以此来遏制狂飙突进的房价、公开豪夺人民财产的暴行了。
- 下一篇:北京的房价还将上涨是有依据的
- 上一篇:恐慌性需求吹大泡沫 房价地产股价严重背离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