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调控背景下,除了护住“钱袋”、见机圈地,房地产企业在布局方面也显示出一些新趋势。
其实早在去年,不少大开发商就宣布在未来的战略规划中,商业地产将占据重要一席。一向专注于住宅开发的万科就表示,会加大持有型物业的储备,如养老物业、酒店、商业配套等多种物业类型,住宅产品和其余持有型物业的占比将分别为80%和20%。中粮集团则有意分拆旗下商业地产在香港及内地上市,未来中粮地产主攻住宅和工业地产,中粮置业则主攻商业地产。
世联地产分析师表示,一些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不约而同地涉足持有型物业,因为这些物业不仅可以持续性地产生租金收益,更可以长期产生资产增值,同时可以有效增强企业抵御行业大幅度波动的能力。
世联地产的分析师还指出,从去年房企圈地的情况来看,不仅一线城市竞争较为激烈,二、三线城市同样成为焦点。如万科在去年12月新增的8个项目全部位于二、三线城市,包括大连、沈阳、天津、武汉、烟台、东莞、厦门和长春。此外,公开数据显示,万科、中海、保利、富力等30多家大型房企在二、三线城市新增土地储备的建筑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占到其总新增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的60%以上,而在一线城市的新增土地储备最少,占比在20%左右。
“今年一线城市的成交量难以在去年基础上再创新高,相比之下,广大二、三线城市显然具有更高的行业安全边际。”有分析师表示。
商业地产炒作目的:先炒商or先炒铺?
到底是先炒商,还是先炒铺?商铺商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同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后者是个永远也没法弄清的模糊命题,而前者却有据可查,有理可说,有现象可证明。
按常理来说,商业地产的炒作有两种目的,一是炒商,二是炒铺。所谓炒商,就是要炒商气、炒人气。这从商业地产的价值表现规律也可证明,只有商业繁荣了,商业物业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炒铺则是为了拔高物业的售价。
一般炒铺者会通过商业活动的炒作,聚集人气,然后抬高商铺的售价。无疑这样做必然会提前透支由于商气炒作而聚集起来的人气价值,提前透支商铺养商阶段的利润空间。因为合理的商业地产营销活动应当在商业经营有前景的前提下去展开;商业经营是商业物业经营的基础,只有商业经营成功了,商业物业才是一个优良的产品,没有商业经营的商业物业产品只是一个虚构的产品。
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买商铺,商铺开发商的实力和水准也很重要。投资者要关注开发商的实力,同时看开发商是否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如果有些开发商卖完房子就走人,对这样的开发商要警惕,因为之后整个商区的经营有可能完全改变。另外,开发商对商铺业态的发展也应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要了解更多的商铺信息,如商铺规划、商铺业态发展等信息,才能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与投资方向做出判断。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