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
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发展中心昨天正式成立。公租房发展中心将怎样开展工作?将来北京公租房将如何发展和管理?昨天,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邹劲松。
新京报:北京是全国首个推出公租房的城市,现在市民最关心的是什么人有资格申请到公租房?
邹劲松:去年我市出台了政策性租赁房建设管理办法,准入范围是符合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标准但买不起房或者具备“三房”资格正在轮候的、需要解决过渡住房需求的市民家庭。 同时也鼓励产业园区建设公租房解决自有职工住房需求,农村集体组织建设公租房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
但这些规定都是原则性的。目前我们正在制订公租房的具体操作办法,包括具体的准入标准、如何配租、以及将来的退出机制等。草稿正在征求区县意见,下一步还将征求公众意见。
若需求旺盛将摇号配租
新京报:公租房的配租和其他政策房的配租配售有何不同?
邹劲松:现在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除了“三房”(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轮候家庭外,哪些人还可以申请公租房,需要明确界定;二是如何公开公平配租。
目前的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是采取先取得申请备案资格,然后再公开摇号分配。但选择什么房源,是和户口匹配的,比如东城区的居民,就只能选择东城区指定的房源。
对于公租房目前的想法是打破区域的限制,尽量让有资格的市民选择在工作所在地附近租房。
新京报:那这会不会造成大家都愿意租靠近城区的公租房,不愿租远的公租房?
邹劲松:公租房的建设选址有一个特点,很多都位于产业园区内或功能聚集区域,充分考虑到申请家庭成员就近工作的需要。如果某个区域公租房需求旺盛,同样向“三房”一样,将会采取公开摇号方式配租。
公租房租金比市价低两三成
新京报:目前有没有统计公租房的需求量有多大?
邹劲松:目前公租房登记需求的有8000人。今后有多大量,取决于准入条件的细化设定。
新京报:今年北京首次提出了集体建设用地上建公租房,租住给外来人口,这一点是如何考虑的?
邹劲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土地盖公租房,有三个好处:一是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变城乡接合部面貌;二是解决了农民上楼后稳定的收入问题,过去城乡接合部的农民是“吃瓦片”,盖房子出租。但有很多是私搭乱建,安全隐患严重。现在通过盖公租房,建起规范的住宅小区,除了自己居住,还拿出富余的房子,作为公租房出租。第三个方面就是也能解决比如媒体说的“蚁族”、“北漂”等外来人员的居住问题。
新京报:公租房的租金标准会比市场租金低多少?
邹劲松:根据目前上报的几个项目测算,租金要比市场租金低20%到30%。
新京报:公租房在北京住房保障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将带来哪些变化?
邹劲松:主要是引导居民住房消费理念的变化,建立梯级消费理念。另外,过去保障性住房是以出售为主,现在要实现租售并举。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