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瞅自己的身份证,“签发机关”一栏里分明印着“深圳市公安局”的字样,可怎么都摆脱不掉那种蒙受冤屈的感觉。再想想自己那张抵押在银行里的房产证,怎么会平白无故的被多“摊派”了300多平方米的面积呢?
这则消息是这样说的:目前占深圳常住人口26%的户籍人口住房条件很好,深户人士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88平方米、住房自有率高达99%;但占全市常住人口74%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及未纳入统计的近400万非户籍流动人口居住水平极差,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10平方米和6平方米。苦乐不均——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在住房自有率上的差异太显著了!
倘若统计确凿,深户人士果然要比非户籍人士阔绰得多。估一估现在的商品房均价,388平方米这一概念实在太生猛,这意味着深户人士个个都身家500万元以上。借此推论,深户人群早已领先全中国提前彻底迈入小康生活了。但事实果真如此么?以户籍而论房地产市场果然恰当么?
如若只是娱乐大众倒也罢了,但煞有介事的让深圳户籍人士“被住房”388平方米恐怕有失公允。其一,在商品市场中买房置业从来都不需要户口本作为通行证,否则也不会出现“温州客商”、“山西老板”这样的“职业人士”组团来深。把“职业人士”的炒房行为转嫁到深户人士头上不大合适。其次,深户人士亦千差万别,能把这“388平方米”消化掉的想必只是金字塔尖。无端端的被他人多“均摊”几百平方米住房在自己的“蜗居”里真的很窝囊。再者,大凡正常人都想演绎“暴富神话”,但神话毕竟不是常态,99%的深户人士也都是移民到此的奋斗者,食租置地一夜暴富的故事只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发生在极个别区域内的低概率事件。要是广大深户人士还要为这部分资产背黑锅,那真是叫人郁闷到了极点。
无论如何以“平均住房面积388平方米”的名义将“深户”与“非深户”对立对比是不能叫人信服的。房价高企是个客观存在,解决高房价影响民生这一问题不仅是外来人口的迫切希望,也是广大所谓“深户”们的深切期待。
如何能令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得以分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就是解决好吃穿住用行问题。就此而言,大家都来关注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是件好事。但居民本已涵盖了户籍与非户籍。让诸多户籍人士“被住房”后遭受非户籍人士的另眼相看,这真的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反有哗众取宠之嫌。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