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年后,尽管舆论的兴奋点有所转移到诸如春运、节奴、租友过年等季节性话题,但楼市还是不断爆出一些重磅新闻来。其中,最广泛流传的一个说法就是楼市进入“冰冻期”。诸如“一线楼市春节进入冬眠”,“零成交”,“广深上周成交缩水八成,房价或拐点”等报道满天飞。基于以上市场成交数据,不少业内人士抛出“楼市调整提前到来”的观点。
客观来看,近一段时间包括深圳、上海、北京在内的一线城市成交量普遍骤减,楼市有风向突变之态。但作出这一判断之前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春节前后历来都是成交淡季。大量潜在置业者或是回老家过年,或是接待亲友,注意力暂时转移。可以作为对应的是,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不少售楼处也关门,销售人员都放假了。因此,“成交量骤减”有夸大之嫌。二是由于营业税优惠在阳历年前截止,导致大量的需求提前在12月底前爆发式释放。按照“朝三暮四”的道理,其后必然会有一段时间的低潮期。因此,春节前后的低成交量并不能说明问题。节后随着工作生活的正常化,深圳楼市已经开始复苏,日成交量逐日递增,接近百套。因此,简单地以春节前后成交低靡作为推断楼市进入拐点显然为时过早。
如果一定要对当前楼市状态定义,只能说是僵持。僵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房价不断上涨消耗了一部分成交的动能,导致了“价高量缩”;二是政策的不明朗延迟了销售或购买的意愿。其中,政策的不明朗又是影响未来楼市关键因素。
年后,北京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4号文件精神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业内简称为北京版的“11条新规”。这算是第一个地方政府出台回应中央“国十一条”举措,因此也被舆论解读为楼市调控收紧之风向。但解读下来,发现京版十一条基本上是重复“国十一条”而已,并看不出来有实质性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在调控中的角色一向是反面的,这次我们怎么又能期待其“洗心革面”呢?因此,在中央政府没有发布更严厉的政策之前,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格局不会有改变。
而从中央政府来看,其态度却是非常暧昧——在短时间内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又多次强调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在通胀预期已经蔓延的状况下,一直没有表态采取加息手段。同时,还不断强调经济面临的困难,尤其是出口面临的困难。这也意味着,中央政府还在经济增长(背后还有就业、地方财政)与通胀(背后则是房价上涨)之间权衡。政策倾向前者,就很难有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政策倾向后者,加息、取消利率优惠、物业税出台等措施就可能推出。因此,中央目前仍采取的是“相机决策“模式,即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新的决策。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根本无法前瞻性地判断未来政策的走势。
基于春节前后前市场的特殊性和未来政策的不明朗性这两方面,个人认为目前对楼市定调仍为时过早。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