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召开动员大会宣布要把杭州建设成为“低碳城市”,并下发《杭州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相信这将成为杭州未来多年提升城市品质的最重要举措之一;动员会上同时宣布,将于今年起对全市建筑实施“绿色评级”并颁发相应证书,自然房地产项目将是其中的重点。
去年,全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齐聚哥本哈根,共同商议未来十年世界环境与气候的问题,中国领导人带着“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愿性减排承诺参会。“低碳”一词无疑成为了整个中国未来几年发展必须努力的方向。其实何止是中国,在城市日益发展的今天,全世界都在热议如何更有效地做到节能减排。或许,今年5月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将会成为全世界低碳技术的一个范本。在这里,小到一辆车,大到一个城,无论是应用还是展示,都能告诉你,什么才是未来人类的发展方向。
当“低碳”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种低碳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而上海世博会也将成为全球最新最全的低碳化成果展览会。届时,杭州作为“近水楼台”,正是取经学习的大好机会,值得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商深入观摩。
早在筹备之初,世博会主办方编写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第三方独立发布了《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报告》,并共同编制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指南》,系统地提出筹展、参展、运营和参观的环保要求,用绿色、低碳的理念来指导世博会的具体实践。如今的世博园已初具规模,套用一位负责园区建设工程师的话说:“世博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车一灯,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毫不夸张地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都已被囊括其中。”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要数世博园内“国产建筑”的代表“一轴四馆”之一“东方之冠”中国馆。该馆以层层出挑的造型设计,在夏季可自然形成上层对下层的遮阳。白天,中国馆的顶部和外墙上的太阳能电池蓄存电能,晚上,高科技的冰蓄冷技术利用夜间用电低峰时的电能制冰,再到白天释放冷源。核算下来,整个中国馆将比国家规范还要节能近10%。主题馆的南北广场有超过3万平方米的平面绿化,东西两侧外墙则遍植7000平方米垂直绿化,为墙体保温;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在回收灌溉时,能带走建筑物的热量。世博中心则对能源和水的消耗、室内空气质量、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控制,已经达到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建筑分级系统标准,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当然,最具卖点的还是世博轴,多项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这条绵延一公里的轴状建筑俨然成为一条“低碳环保示范走廊”。其中,上采阳光、下蓄雨水的阳光谷,通过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喇叭状开口,可以将阳光从40多米高的空中“采集”到地下,同时将新鲜空气输送到地下。世博轴的底下,总长800米的巨型蓄水池可以储存7000吨的蓄水量,会期预计能为世博园区提供5万立方米的生活用水,相当于将原来规划的用水量打个对折;同时还利用江水源和地源系统,园区空调运行费用最终可节约20%。
除了能源方面,另外一个“排碳大户”汽车也将在世博园内得到遏制。世博会期间,上海将有超过1000辆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其中约300辆车为超级电容车、纯电动车,200辆为燃料电池车,在园区内服务,实现零碳排放;其余500辆车为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低碳排放车,将在世博园区周边服务。拿现在在世博园内最经常看到的电动车来讲,一个车载16千瓦时锂离子电池发的电就足够它跑64公里。如果电池组的电力耗尽,还可以用一个车载的汽油或E85乙醇燃料1.4升小排量高效发电机来驱动车,再跑数百公里。
另外在展示方面,由于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此世界各国在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展品,有利于大家互相借鉴、学习,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来自伦敦的零碳社区。这个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零碳社区。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地向参观者展示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整个零碳馆就像一个没水、没电、没热的“原始洞穴”,却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高碳排放带来的舒适体验。
还有德国馆外墙使用的网状、透气性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聚积,由此减轻空调设备的负担;世界气象馆以人的“皮肤”来比喻的“墙体外层”,使整体建筑不仅防风、防雨,还能透气;加拿大展馆内没有大型展品或物件,以确保展示区域内空气流通;西班牙馆使用的是防湿、防火的藤条材料……242个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展馆、城市最佳实践区中的50个案例以及18个企业馆,更多的低碳技术,都留待今年5月世博会开幕时一一体验。
- 下一篇:海南下一步将严打炒房压房
- 上一篇:海南拟建10房车小镇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