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一声色俱厉,楼市就变本加厉,这就是本轮房价调控的开始和结束。“一天一个价”、“一月涨几千”的海南房地产神话,正在北京东部重演。
各地方政府左一个新城右一个新区,个别省份投资计划居然喊出“12万亿”的天量。地方政府靠卖地赚得盆满钵满,因此搞建设的底气也特别足。
希腊、冰岛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发达国家,现在却债务缠身濒临破产,这说明政府投资也有风险。我们的地方政府在牛市依靠土地暴利,疯狂地把摊子铺下去,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房地产拐点一旦出现,各种新城新区的后续资金怎么办?就算项目能够完成,投资回报预期无法实现怎么办?
房价飙涨背后的疯狂土地拍卖,很有可能将我们的地方财政以及金融业带向一条不归之路。
土地财政已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北京市去年土地出让金为92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5.8%,截至3月,一季度北京土地成交总额已近490亿元。
如果立即让地方政府戒掉“土地财政依赖症”的毒瘾,既不现实对社会发展也无益。记者认为,面对迅速泛滥的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应实行房价上涨目标制,准确说应是土地价格上涨目标制。
土地招拍挂制度是土地财政的关键环节,也是地方政府获得暴利的源泉。4月2日,在长春土地出让仪式上,国企与民企上演了惨烈的地王大战,竞价241次,溢价5.19亿元,溢价率287%,最终民企地产商胜出。央企、国企还是民企,什么背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招拍挂”,哪里有“招拍挂”,哪里就有疯狂。
土地招拍挂制度是否合理?支持者认为,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对土地进行拍卖,既合理也完全市场化,目前的问题只是土地拍卖价格偏离了理性。同时,土地公开拍卖避免了寻租和腐败。
然而,地方政府是目前我国土地市场唯一的供应方,这种建立在绝对垄断基础上的所谓“完全市场化”的制度,其合理性和公平性令人怀疑。目前的土地招拍挂制度正在把我们的社会带向歧途,地王频出、房价飙涨只是其表现的破坏力之一。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7.2万亿元,其中当年净新增约3万亿元。地方政府借债开发、卖地还债,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逆转,我们将发现土地招拍挂指引的也许是条不归路。
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来看,中国土地价格长线上涨,是合理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地方政府在土地供给中明摆着处于垄断地位,这一点无须讳言,也没有必要用什么“市场化”的拍卖进行粉饰。
既然土地价格上涨是合理的,地方政府完全可以根据当地的房价水平,综合地方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经济发展目标速度,科学地计算出近期土地价格的合理涨幅。有计划的合理上涨,总好过没有理性的疯狂拍卖。
一旦取消土地招拍挂,寻租和腐败是否会大行其道?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学者表示,土地出让应是“价低者拿地”。如何价低者得?企业参与招标时不是竞标土地价格,而是报标房价,出价低者中标。
如果土地价格上涨目标制是可行的,那么未来房地产开发的步骤将是:首先,考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制定出合理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其次,针对计划开发的土地,通过招标确定最佳设计方案;最后,在土地价格以及开发利润空间明确的情况下,为设计方案寻找执行者——组织地产商招标竞地,价低者得。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