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和爱情,成了关联度极高的两个概念。去年最高法院关于婚前贷款购房、父母赠房等相关问题的司法解释出台,一方面有人开始质疑还能不能相信爱情,一方面多了许多法律“自学者”,未雨绸缪抢房、护房———都是不靠谱的做法。
大家不能假装不知道,房贷是家庭最大的开销,房价是饭桌上最核心的话题,如何投资房产已经硬生生把全国人民都逼成了经济学家。朋友结婚了,你会问,房子买在哪儿?朋友离婚了,你最先问的可能是“孩子归谁”,接下来就是“房子呢”……房子在我们生命中的优先级之高,已经达到人类史上的最高水平,你还说,你相信爱情?
那些有关爱情和房子的调查,也不靠谱。昨日报载,一项调查显示“广州男性在房产上表现得更慷慨,72.4%的男性愿在自己出钱购买的房产上加上女方名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7%”。这个调查,只有1000多个样本,这72.4%的男性,也不知道有没有女友,也不知道有没有房子,因此不见得数据多有说服力。至于那个全国平均水平———鬼知道是怎么得出的数据。
一个女生,如果你引用这个调查数据,去问你的男友或丈夫,你愿意加上我的名字吗?这个风险是这证明你不相信爱情,专家支持这样做,但在婚姻中,“政治不正确”。一个男生,如果对号入座,为加不加女友或妻子的名字左右摇摆,这证明你不相信爱情,达不到广州男人的平均水平,从而让你受到道德的拷问。这事情发生在我们家,情形是这样的:如果我说,那套你结婚前买的房子去把我的名字加上,我先生说,爱加你加,我没空,然后继续看球赛。如果我先生说,那套房子把你的名字加上,我说,好啊好啊,然后心里嘀咕,这是出了什么事?
看看,这个所谓的调查数据除了为生活制造问题之外,能起到什么好的作用?
即使身在“男人的慷慨程度比全国水平高出11.7%”的广州,也不能轻易去拿爱情和房子比较孰轻孰重。没有谁比别人更慷慨,没有谁比别人爱得更多或者更值得被爱。我们不敢奢望生活永远无风无雨,但身边太多故事告诉我们,所谓的未雨绸缪,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小聪明。太多关于房产证中加名字、减名字的故事,都是出于爱情以防万一的目的,但却提高了爱情本来只是万分之一的风险。
爱情不能靠房子保险,房子也不是爱情的收益,如果看不轻房子,看不清爱情,聪明人不如走一步看一步,把麻烦事留给《婚姻法》,以爱情之名在房产证上加个名字什么的,最无聊了。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