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市统计局得到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12年2月,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500万大关,总数达到501.7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的占比也越来越高,截至2011年底,私人车辆已占到机动车总量的七成以上,按北京市常住人口计算,相当于北京每百户私人汽车拥有量达60辆以上。以现在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计算,北京需要增加大约150万个车位,才能基本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随着购买私家车市民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车位需求自然猛增。然而,不少老社区包括新建社区,在车位规划上却并没能充分考虑到发展空间,现有车位配比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主停车需求。
在地铁13号线沿线,某在售住宅项目销售人员表示,该项目目前车位配比为50%,即每两户一个车位,这是目前北京市场上普通住宅项目的常规配置,最高的大概能达到70%,尽管如此,车位的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小区里车位不足将成为长期困扰有车族的问题,车位租价也肯定随之走高。”而这样的情况,在不少在售楼盘中均有突出体现。
可租可售下的“潜规则” “炒卖车位”进退相宜
虽然购买车位以自需为主,但是车位价格的飙升也挑起了部分人“炒卖车位”的“投资”欲望。“我2009年在我们社区里以每个12万元的价格买了两个车位,除了自己停车之外,我把另一个以每月500元的价格租了出去,现在有人愿意以25万一个的价格买我的车位,我还在考虑。”西大望路某楼盘业主杨先生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炒车位”人士的心态:住宅车位卖空后新建车位的几率几乎为零,如果不趁早买,除非以后有业主搬迁转让,否则想买也未必能买得到,尤其是那些热点区域的楼盘,区域开发量的饱和以及楼盘价格的直线上升给了“炒车位者”等待升值的足够底气。据了解,目前购房人在买房时一次性顺带买上两三个车位的并不是个别现象。
车库变“金库” 开发商热衷卖车位
某位开发商资深人士透露,长期以来开发商做销售统计时一般不会把车位售价计算在内。但实际上,开发商都会销售车位并从中获得很大一笔收入。例如一个600套房子的楼盘拥有可售车位300个,以车位20万元一个计算,售罄后开发商可以获得6000万元的额外利润,数字惊人。
对于开发商而言,出租车位资金回笼缓慢,与其追求快速回笼资金相比毫无优势可言。同时,车位价格的持续攀升,更为开发商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
采访中有法律人士认为,目前有些车位占地应属于业主共有场所。“共有和共同管理权”意味着今后即便是开发商能拿来出租或销售的产权车位的定价,也应该是业主和开发商共同商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开发商单方面说了算。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未知形势,不少开发商宁愿选择抛售车位,只卖不租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车位价格的上涨。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