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世博公园掀起一场寻爱热潮,“万人相亲大会”在此举行。记者昨天从主办方获悉,26日、27日两天近4万市民参加相亲大会。此次活动中,女多男少的局面仍然出现。二十四五岁的女性急着嫁人,而“三十加”的女性反而淡定。首次“组团”出击的“张江男”、“宝钢男”等备受青睐。相亲会现场,老爸老妈显得比儿女更着急,个个“冲锋在前”。
男生女生
谈恋爱要花钱,男生不敢去尝试
记者发现,虽然主办方将此次婚博会的男女比例控制在1比1,但来到现场的男生明显少于女生。在找对象的问题上,男生们也显然要比女生们冷静许多。
“上海的生活成本太高了,谈恋爱肯定处处花钱,我轻易不敢尝试。”在沪上一家酒店做财务的小孙今年32岁,至今他只交过一个女朋友。最终两人因为房子问题分手了。
小孙说,他每月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在父母的资助下,贷款在郊区买了一间小房子,除去每月还贷的2000元,可以支配的收入非常有限。“现在谈恋爱,看场电影、吃个饭就要好几百元,实在无法承受。”小孙说,在相亲会上,他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优秀的女生多,我的压力太大”。
找男友为结婚,年过三十反淡定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女生们一个个精心打扮,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今天和表姐一起来,是老爸老妈催我们报名的。”一对姐妹花告诉记者,“我们都刚工作不久,大人们就都急着给我们找对象,我们心里也着急了,所以过来看看。”
记者发现,像这对姐妹花的父母一样,活动现场不少“85后”的女生家长们都“非常着急”。“二十四五岁是黄金时候呀!小姑娘最好的年纪不找对象,以后更难了。再说谈朋友也不是一谈就能成的,万一谈一两年吹了,也好再找。”一位母亲说,她的女儿今年24岁,她原以为自己已经算“意识超前”的家长了,没想到当天碰到不少“90后”孩子的家长。
然而,一些年龄稍大的单身女性却反而表现得比较冷静。“我这个年纪,找对象肯定是奔着结婚去的。这已经不仅仅是在选择一份感情,同时也是选择我下半辈子的生活方式,当然需要好好考虑。”31岁的李小姐说,经过两天咨询,有两名男生她比较中意,之后会作进一步了解。
老爸老妈
“丈母娘”不接受孩子“裸婚”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着一个丈母娘。记者发现,在上周末的婚博会现场,“丈母娘”绝对是一大主力军,而在大多“丈母娘”看来,有婚房则成为选择女婿的“硬指标”。
“虽然也不是一定要有房子,但是至少要有一起买房的能力。”专门为女儿来找对象的施阿姨说,上海人结婚总要有婚房,这是风俗。她完全不能接受孩子“裸婚”。
“也不是女方家长势利,总不能让孩子租房子结婚吧?一个男孩子,三四十岁了还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计划买房,要么就是他能力有问题,要么就是不负责任。”一名女生父亲的看法立刻引来周边父母的一致赞同。
记者在现场调查发现,逾半数的女方家长愿意与男方家庭共同买房,但没有人认同“裸婚”。
优越感让男方家长“心太高”
“女方家长一开口就是房子、车子,我刚才还遇到一名家长问我们家车子是不是上海牌照的。男孩子样样都好、男方家里样样都有的哪里找啊?”在昨天的活动现场,不少男方家长向记者抱怨女方家长,而不少女方家长也反映男方家长们“心太高”。
“在这里是女生多,男孩子就觉得有的挑,很多家长的要求很不实际。”女孩家长石阿姨告诉记者,她刚才接触的一名男生家长很不靠谱。“男孩子是山东人,本科毕业,现在在上海做IT。孩子的长相、工作都不错,但他爸爸居然要求女方有婚房。”
从人民广场相亲角“转战”世博公园的于先生告诉记者,他昨天也遇到了类似情况。“男生家长要求太高了,被这么多女孩家长围着心态已经不对了。”于先生说,他曾为女儿安排过几次相亲,但是现实情况是,尽管男生家长眼高于顶,但两个年轻人见面后,往往是女方看不上男方。“父母看上的根本没有用,孩子差距太悬殊,怎么可能在一起呢?”
一热一冷
大企业“男人帮”备受欢迎
“我已经排队半个小时了。这里是企业的工会、团委组织设摊的,可信度比较高,而且来的都是大企业,员工素质应该相对更靠谱一点。”昨天上午,一名在宝钢展位排队的刘小姐告诉记者,她就是冲着这些大企业组团的男生们来的。
据了解,今年的婚博会首次通过张江、宝钢、航天等企业的团委、工会,组织男性员工集体报名。这群工作靠谱、身份靠谱的“国企男”成为此次婚博会最受关注的人群。
记者看到,在主会场宝钢集团和光明集团合办的展位前,排起了200人左右的长队。
“此次,宝钢组织了250多名男生来参加相亲活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咨询者。”现场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接待“相亲大军”十分忙碌,他告诉记者,不少人在这里排队一两个小时,但谈话往往不到两三分钟,她们就是为了留下一个联系方式。
在“张江男”的寻缘墙前也是人头攒动。
记者看到,“爸妈相亲团”在现场十分活跃。在寻缘墙前,老爸老妈纷纷使用手机、摄像机、iPad等设备记录一些有用信息。
“我刚从宝钢的展台过来,那里的男孩子大多是‘80后’的,我女儿1979年出生,年龄不合适。”专门从安徽来上海为女儿寻缘的沈先生告诉记者,女儿毕业后就在上海工作,终身大事一再耽误,这让他和妻子很着急。沈先生说,相比“宝钢男”,“张江男”中外地人比较多,有不少是“70后”。“单身父母专区”少人问津
与“国企男”备受追捧的火爆场面不同,此次婚博会上的“单身父母专区”却乏人问津。
记者看到,在世博大舞台的主会场里,主办方专门开辟了专区,在两面巨大的寻缘墙上,列出400多名单身父母的资料,但在这里停下来阅读记录的人却稀稀落落。不少人看到“单身父母”几个字后,纷纷表示不会考虑。
来自静安区的陈女士正在单身父母专区寻觅,她告诉记者,她想帮她的妹妹寻找合适的对象:“我妹妹今年32岁,丧偶,有一个4岁的男孩。我听说这里有单身父母专区,想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陈女士边说边用相机拍下资料。“我妹妹从事金融行业。我先把这些资料带回去给她看,让她自己决定。”陈女士说,现场看到了几个不错的男生,虽然年龄、长相、收入都很合适,但他们都不能接受女方曾经结过婚。
现状
一见钟情
仅四成能“走下去”
“我们这里男女比例约4比6,各个年龄层都比较平均。”记者从婚博会现场的多家婚介机构了解到,前来现场的男女速配成功率比较高。“10对里有3对愿意进一步交流。”一家婚庆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现场的速配率高,但并不表示两个人就能成功走向恋爱甚至婚姻。
“从之前婚介情况来看,一见钟情的比例很高,但真正能够走下去的不到四成。”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两人恋爱、婚姻涉及到很多琐碎的生活细节,并不只是靠外貌、气质或者谈吐就可以维系的。
观点
不懂交往技巧成最大问题
“现在的‘剩男剩女’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高级婚恋顾问秦琴告诉记者,在婚博会上,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名年轻男女的登记信息。“从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男孩、女孩都很优秀,尤其是优秀的女生特别多。之所以会‘剩’下,首先是因为‘剩男剩女’缺乏交往的技巧,也就是情商较低。”
不少“剩女”多少都有一些自主与偏见,这也是她们“剩”下的原因。“我上午接触了两名30多岁的单身女生,她们认为化妆打扮是很肤浅的事情,不愿意为了找对象‘改变’自己。认为‘改变’了就不是自己了。其实这种认知非常偏激。”秦琴说,女人的自我修饰事实上并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在发掘自己,“在把自己的美丽挖掘出来的同时,才能吸引更多的异性走向你”。
花絮
老妈自制姻缘卡“推销”女儿
除了官方发布的“寻缘墙”之外,到处可见写着子女信息的“姻缘卡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女生的信息。
为了把自己的女儿“推销”出去,李阿姨特地去了广告公司,自制了宣传海报,希望能借此吸引更多的男士。
隋先生用三角架架起了一个“告示”,为自己远在加拿大的儿子寻找姻缘。隋先生说:“孩子不着急结婚,我们这些老人着急啊!”
不少年轻人来“打酱油”
不少到现场的单身男女青年不愿登记信息,也不参加活动。
“我和同事一起来随便看看,或许会遇上有缘的男生。”孙小姐告诉记者,一圈逛下来,她觉得很失望。寻缘墙上信息量比较杂,联系方式多为婚介所的电话,也没有照片,还有不少人写着“保密”。有些信息明显不靠谱,比如“出生日期为1995年,学历是硕士”、“在校大学生年薪5至10万元”。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