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下值12万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名句。套用在自己的买房经历上,小徐觉得改为“购房人一思考,开发商就发笑”更为确切。
4天前,小徐看中了通州的一个新盘项目,120平方米的三居室,“但没有现场拍板,想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稍作思考了两天,当小徐痛下决心出手时,再回售楼处,没有任何理由,那套户型的单价每平方米提了1000元,一套房两天涨了12万元。
“一琢磨,就值12万元呀。”这段堪称经典的经历,让小徐的朋友们啧啧称奇。不过,面对开发商的强势涨价,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就怕再思考两天,又涨12万元。”
托关系还买了个涨
正如“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一样,刚买房的程亮也经历了“被涨价”,过程却比小徐曲折。
属于改善型购房人的程亮,在5月市场传出“涨价”苗头后,便决定在房价没大涨起来前先下手一套。转了几个新盘,他看中了位于朝阳区五环的一老项目后期,对外报价是每平方米22000元,没有优惠。
为了得点便宜,程亮托了一个有关系的朋友,想走后门打个折。“谁知道,朋友问回来告诉我,托关系买房的人太多了,得排队。”就在排队等待中,项目的均价涨了1000多元,“轮到我时,最便宜的户型早没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买了套价格稍高的,总价比最初多了近20万元,还不算欠着朋友的人情。”[pagebreak]
房产泡沫需继续控制
“房价又涨了!”这已成为仍在市场上徘徊的看房人的一句“口头禅”。日涨一千、现场加价、“日光”盘……那些曾在上一轮楼市高潮中出现过的熟悉场景,又渐渐现身于如今的房地产市场。
来自多家中介机构的统计数据,也佐证着购房人的感受。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6月北京全市新房(剔除保障房后)成交均价达每平方米20678元,环比5月上涨2.1%。这也是2012年内第一次出现2万元以上的均价。
更令购房人担忧“后市看涨”的,是各地陆续出台的楼市微调松绑政策。在刚结束的2012年陆家嘴(600663)金融论坛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就表示,在宏观政策、财政货币逆周期调整的时候,更应该加强或者最起码维持对房地产调控的政策,绝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放松,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中国经济现在调结构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控制房地产的泡沫。我们最近看到市场上有这样的预期,也看到有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采取这样那样的微调。但是要看得更远一点、更全面一点,继续控制房地产泡沫,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块。”[pagebreak]
上周楼市出现多起豪宅大单
6月顶级豪宅取得不俗业绩。昨日市场传出,上周北京出现了多起豪宅成交大单:盘古七星公馆认购4套,单套7000万以上,而每平方米售价16万元的钓鱼台七号院也售出1套,并刷新北京最高单价成交纪录。
“中国豪宅的购买力,深不可测。”昨日,微博上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对外爆出,上一周,北京的新房市场又出现了几起天价豪宅成交案。6月,京城多个豪宅项目入市,包括曾经备受关注的几块“地王”项目,高端住宅的成交火热也被认为是市场回暖的一个信号。记者登录北京市住建委官方网站查询,均价在每平方米57000元的“地王”远洋万和公馆,首期46套已全部卖出;保利望京郡“地王”项目至今签约291套;保利东郡项目签约147套。而来自监测机构的数据,包括盘古七星公馆、钓鱼台七号院、碧海方舟、远洋·LAVIE在内的总价数千万的顶级公寓、高端别墅,上周累计成交110套,环比增加32.5%。
“限购之后,究竟是谁在购买豪宅?”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一些“卖小买大”的高端改善需求,一些中小企业主也开始出手豪宅投资。一家传播公司老板丁先生就是此中一例,为了避开限购的问题,他以公司名义买下了大望京总价过2000万元的某豪宅项目。某开发企业管理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以公司名义购置70年产权商品住宅,面临着贷款利率提高、税费高的成本增加,但一些企业老板为了确保资金的保值避险,也开始投向一些性价比高的高端项目。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