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早开工的洪寺村6间样板房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即将开始室外道路和台阶的铺设。
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吸引了附近不少村民赶来围观。不久后,他们将在这里迎来自己的新邻居。
施工人员为安置房正门搭建框架。
尽管工期紧任务重,但每一间安置房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是一丝不苟,分毫不差。
工作人员正在对安装好的墙体进行焊接,采用新型材料制作的安置房墙体厚度接近20厘米,在保暖隔热的同时又兼具防火功能。
时至傍晚,技术人员抓紧为新扩展出的施工场地架设夜间照明设备,即便是晚上,施工进度照样推进。
坐在刚刚平整出的地基上,满头大汗的工人师傅们匆匆吃上两口盒饭,就又要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
一夜之间,丘陵变“平原”,1000间过冬安置房找到了落脚点。
3天之后,第一排、共6套过冬安置房建成,2000多名施工人员找到了“样板”。
10天之内,包括洪寺村过冬安置房在内的6783间安置房将全部具备入住条件。
20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房山区城关镇洪寺村中,夜以继日地谱写接力救援的进行组曲,打响了“北京速度”的节拍。
昨天的洪寺村受灾群众安置房现场,已经显出了五六排安置房的雏形。“样板间搭起来以后,施工速度会越来越快。”施工方城建集团前线总指挥樊军告诉记者,一排安置房能提供6到10个房间,如今施工工期已经缩短到了30多个小时。
而在这些安置房旁边,一块块地基已经开始养护。不出一两天,一栋栋安置房将在地基上建起,距离竣工交付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在房山区确定的59个安置点中,城建集团负责31个,建工集团负责其他28个。城建集团房山抗洪救灾前线总指挥樊军,几乎挑起了31个点中所有的重大任务。
一天之内,他查看了抗洪救灾搭建板房的31个点,单程行驶距离300公里。
“快!供货要盯紧!”刚处理完洪寺村的工作,樊军跳上车再次出发。于是,施工调度全面上马,一组专人去盯材料工厂生产,另外一组,则驻扎每一个施工现场,以小时计算,推动着工程的进展。
车辆所带起来的尘土还未落定,高乃社又单手托着腰三步并作两步跑进了工地。
这位年轻的北京市钢结构专家组成员,具有多年施工生产经验和一流施工管理经验。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自从那场大雨以来,他的腰椎一直在隐隐作痛。
在高乃社的安排下,整个工期几乎都是以分钟计算。
在120分钟内,首批施工管理人员、劳动力、大型机械悉数进场,确定采购物资;60分钟以后,多个施工作业全面展开。
对于工程管理人员来说,在施工现场一盯18个小时、20个小时,完全就是抢工期的节奏。这是一场抢救,就要用“抢”的速度来完成。
从高乃社面前匆匆而过的,是董更然。
时间倒回到7月25日17时,正在准备一项大型公建规划的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董更然接到一项不能说“不”的任务:在14个小时内,拿出房山区受灾群众过冬安置房的设计图纸,并完成设计导则的制定。
26日凌晨4时30分,几十名双眼通红的设计师,拿出了全套的图纸。如今他们又在施工现场驻扎,一步步引导着工程的进行。
琉璃河三街社区48间临时安置房,窦店白草洼33间临时安置房,周口店新街村35间临时安置房,大韩继村120间临时安置房,瓦井村19间临时安置房,洪寺村1000间过冬安置房,阎村500间过冬安置房……一个个受灾群众期盼的工程正迅速推进,其建设大军中有数百人曾经援建过四川、援建过甘肃、援建过青海。
“无论是以小时计还是以分钟计,我们都会在8月5日前交付,保证受灾群众及时入住新家。”樊军说。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