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楼市犹在谷底低位徘徊,中国香港地区的房价却逆势上扬,甚至突破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警戒线,创15年内新高,于是诱引热钱进入炒作,基本合情合理,惟背景因素错综复杂。
热钱炒作使房源供不应求
不可规避责任的,是香港长期实施的低利率政策,使存款无利可图,而借款成本相对显得廉价,加之全球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于是大量港人从海外返回购房(约占两成,投资与自用兼顾)。其次,内地居民受限购影响转进香港楼市(约占两成,以投机炒作为主)。在需求力挺而供应不足之际,近期庞大游资"见缝插针"蜂拥而至,导致香港房价在已然偏高的情况下,又坐上了"过山车",直冲九霄云外,迫使香港特区政府出重手压制!
那么,此一针对供给(额外印花税)及需求(买家印花税)的地产新政作用、发酵后,将产生何种化学反应呢?
狠压投资(机)挤泡沫
首先是市场形成"围城效应",使投资人进退两难。原本有意在购满两年、无印花税征收后售房的卖家,突然面临延长为三年、税阶亦由原来的5%、10%、15%,提高至半年内售房征收20%,半年至一年内15%,一至三年收10%的额外印花税之地产新政(与内地的5.55%营业税异曲同工),大大打击供应方卖房意愿。
其次,则形同"柔性限购",逼退旺盛之需求。区别对待香港永久居民与非永久居民,但凡外地人士、本地及外地公司购买香港住宅,需缴纳15%买家印花税,导致不同地区之买家立足点的不平等。
此即为香港财政司长曾俊华会讲出"新的买家印花税可能会对外地人造成不便,但希望外地买家谅解,这是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在楼市供求回复平衡之后,政府会考虑撤销这项措施"这一番话的原委。
打击目标:意在房价,剑指热钱
仔细探究香港此次大动作打压楼市的动机,貌似针对房价,实则不然。尽管曾俊华在发布措施的记者会上指出,楼市目前已与经济背道而驰,也不在市民负担能力之内…云云,为新政出台寻找正当性,数据亦显示,从今年(2012)初至11月底香港中小型住宅价格升幅高达21%,大型住宅则上升11%,香港居民供款负担比率已推高至50%,若利率升至3%,该比率将增至65%,超过过去20年来50.4%的平均水平。
惟无论如何曾先生的话是有弦外之音的,依其逻辑衍生之意是把今年房价21%的涨幅抹掉,就是港人可承受的房价?当然不是!显然香港特区政府在意的是瞬间涌入的热钱会再度引爆金融危机,有重蹈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之虞,于是出手严控市场买气而并非真正在意房价高低,毕竟房价上涨并非"朝发夕至",也是"一步一脚印"逐渐走高的。这就使得我曾经说过的"老娘落水论",也同样适用于香港。
值得追踪的热钱路径
那么近期"爆冲"至香港的热钱又是从何而来?除了本文开篇所述的基本状态之外,我看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与美元挂钩联动的港币汇率,因与美元同步贬值,而吸引大量资金寻求套利机会;其二是受到美国QE3的影响与冲击,国际游资基于避险考虑而流入香港。据报载,仅10月20日至24日5天内香港4度出手,释出144亿港元稳定汇价,即可见一斑。
目前来看,香港楼市新政已为过热的买气急踩刹车、浇了盆冷水,我判断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明年(2013)上半年前其房价应有10%~15%的回调空间,然后俟国际经济、金融局势的变化,再作措施松紧之考虑与调整。惟热钱终需寻找出处,因此有三个路径值得观察--资金被引导转向未设限的商业地产?改投涨势可期的股市?带动物价飞腾的通胀?目前来看,尚难定论。
- 下一篇:政策信号密集释放 房产税扩围渐行渐近
- 上一篇:北上广深十城地价回涨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