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8日,国土部强调要努力避免出现“地王”,但各地房企依然“顶风”拿地。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夺地失利后表示,“楼面价太高,实在承担不了。”尽管房企拿地竞争激烈,然而一项报告显示,房企前景可能并不都是一片光明。
严打之下“地王”再现
临近年底,各地土地市场再次迎来一波土地成交小高峰。
12月25日下午,通州台湖镇三地块举行公开出让,共有万科、首开、远洋、保利等13家房企参与现场竞价,金地、中海、住总等多家房企观战。最终,北京万科和首开股份联合体拿下两宗地块,北京世纪鸿房产拿下一宗地块,总出让价格达到23.2亿元,相比起始价15.87亿元,总溢价率达到46%。
12月24日,鲁能集团以总价46.2亿元、楼面价1.5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创造了天津今年土地总价和楼面价的双新高。
26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与威旺置业联合体以总价56.8亿元的价格,拿下了上海海门路55号商办(商业和办公用地)地块,并刷新了今年的全国土地总价纪录。而这与国土部近期严控“地王”的表态,才仅仅相隔了八天。
年底土地市场竞争激烈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表示,经过半年的楼市销售回暖,开发商在资金充裕的同时,手里边的土地储备却在逐渐减少。再加上上半年开发商基本上没有怎么拿地,现在拿地意愿十分强烈。
“年底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想拿地也拿不到。”一国企人士表示,如果想要拿到地,就需要“疯狂”加价,这和一般房企资金水平不符,开发风险也会增大。这也使得一些房企强强联合,既增强拿地实力,又可以降低风险。
据粗略统计,国内最大的开发商万科在今年的拿地金额已接近400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万科常常会被其它房企当做“标杆”看待,其积极拿地的信号对同行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万科今年的销售额高达一千多亿,拿地补仓的意愿相应比较强烈。进入下半年以后,标杆房企对于市场的预期逐渐趋于乐观;加之,万科对于市场趋势把握的相对较好。所以,以万科为代表的品牌房企,在下半年的土地市场上表现活跃”,陈国强说。
任志强谈夺地失利 价太高承担不了
“我们也想拿一块地,但打了半天还是打不过他们 (万科)。”26日,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及12月25日北京通州台湖三宗地块的竞拍,他还是有些遗憾。
在25日的竞拍中,华远地产志在必得的拿地信心,最终被不断飙涨的楼面价浇灭。“楼面价太高,实在承担不了。”任志强说。
未来三年将有三成房企出局
尽管年末之际,房地产市场又见涨势,众多房地产企业也开始出手拿地,布局未来。不过房地产企业的前景可能并不都是一片光明。
据经济之声报道,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联合兰德咨询最新发布的《2012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蓝皮书》预计,未来三年至少有30%的国内房地产企业出局,企业总数将由目前的5万家左右锐减到3万5000家左右。
在中房协的蓝皮书看来,今年行业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不太乐观。面临问题包括:增速放缓,分化加剧;资金链更紧,净利润下降;存货量大增,周转率下降;地产央企梯级分化明显;货币资金减少,资金压力增大等。尤其是不少中小房企都处于亏损之中,资金短缺。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企业业绩分化加剧的局面,预计今年房企数量将减少12%左右,到2015年房企数量将保持年均10%的递减。
蓝皮书说,今年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不甚乐观。不少中小房企处于亏损之中,资金短缺。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表示,房价上涨的同时地价也会上涨,北京最近拍出几块地,几乎每一块都是二三十亿的资金,这就是小型企业退出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拿出巨额资金拿地。在北京只有万科、首开是国企,几乎拿走了北京一半多的地,其他还有像保利这种央字头的企业,所以小企业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北京市场。
陈云峰进一步表示,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如果三成房地产企业倒闭消失,绝大部分会是中小企业。实际上随着2010年的限购政策出台,2011年、2012年就是房地产大洗牌的两年。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