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份,《中国新闻周刊》以《我国进入纳税人权利觉醒时代,催生政府行为变革》成功预言我国公民纳税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即中国进入“税感时代”。但是,当时中国新闻周刊所言的“税感”,主要是普通公民的“税感”,是纳税人对税收负担愈来愈重的直接反应,并没有上升到全国“两会”这样决定国家大事的重要平台,代表全国人民决定国家大事人大代表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政协委员并没有把税收当成最主要的国家大事来讨论和研究。
不过,今年的全国“两会”则明显不同。首先,由楼市调控政策中对出售住房所得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所引发的税收问题成为两会最焦点的话题之一。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以500万元为起征点开征遗产税的报告推波助澜。接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房产税、营改增、进口关税等传统热点税收话题成为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的首选题目。比如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三份提案中,一份就是关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7000元的议案等。
从人们对税收无知无觉到2011年前后的民间对税收产生敏感,再到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和议案提案,中国真切的进入了真正“税感时代”。
“两会”进入“税感时代”,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党的十八大对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作出全面安排部署,财税体制改革可以说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行政改革改革的重要方面,不管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都绕不开财税体制改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税收制度改革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议案提案最集中的领域。正如叶青代表所认为的“财税制度改革将在今年两会上引起关注,因为几乎各领域的改革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如果财税体制不改革,其他改革都将难以进行。”
其次,财税体制本身改革目标、功能定位模糊所致。由于财税体制改革关联性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所以国家和公民、代表都对税收改革出现认识上的不同,产生争议,比如房产税改革,房地产调控部门和部分学者眼中,把它看成是调控房价的一个杀手锏利用,但是在财税部门和一般老百姓眼中,它又是一个财产税,重要的是调节贫富差距,这样,对房产税功能定位没有统一认识,因此出现改革时机、改革内容、改革的方式等方面的争议。但是,虽然对财税体制改革具体内容方面出现分歧,但是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启动全面改革成本低,容易推进等又是大家的共识,所以“两会”集中反映了这方面的议题。
第三,在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民主政治方面进程中,财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上述要求,比如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导致生产、流通环节税负较高,助推物价上涨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直接税比重较低给让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大大减弱,导致贫富差距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源头。另外,19个开征的税种中,只有3个税种经过人大立法,其他税种以国务院条例形式开征,让人们在税收上与政府没有博弈的权力,政府征税权没有得到制约等等。上述财税方面的问题当然被代表所熟知,履职责任感的增强使得他们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必须发挥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