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0后”马佳佳关于“90后不买房”、“观念颠覆房地产市场”……的言论,出人意料地成为中国楼市的一个热点话题。这名曾上过“非诚勿扰”相亲节目的女孩在万科的一次演讲掀起了波澜。这篇名为“不买房的90后”的PPT用明快前卫的语言分析了“90后”的人群特征,并得出了“互联网改变观念,‘90后’不买房”的结论,迅速引爆了又一轮房地产行业的思考。
虽然可能没人会像对待经济学家的言论那样,严肃地探究一名年轻的网店店主评论楼市的理论基础和内在逻辑,但她所带来的一些信息是有价值的,作为即将成长为消费主力的一代人群,“90后”对于住房的观念可能的确会与之前几代人有重大差别,这也将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重大影响。
任何人都要有房住,而且,随着社会总体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子的要求不可能越住越小或越住越差。因此,房子总有人要买,不是“90后”自己买,就是他们的父母替他们买。不过,当年轻一代真正登上消费和投资舞台时,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和行为方式,也许将改变“50后”的王石们建构起来的中国楼市,虽然不见得是以马佳佳所说的那种方式。
这就是这场讨论的意义。
马佳佳抛出“90后不买房论”
“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聚美优品CEO亲自现身的广告中的这段“陈欧体”是无数“90后”仿效的榜样。而在互联网营销方面与陈欧不相上下的马佳佳日前也抛出了“90后不买房论”。
人为什么要买房?在马佳佳看来,主要是传统观念和投资增值两方面的原因。其中传统观念又包含了“居有定所”的乡土情结和婚姻两部分。“传统观念里买房是组建家庭的必要条件,房子=家”,然而,马佳佳认为全球化思维导致恋土情结已开始瓦解,地域观念开始逐渐淡漠,上海、北京、首尔、里昂、纽约……都变得差不多。“土地不再是‘90后’希望获得和瓜分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她认为传统婚恋模式也正趋于瓦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女性提供繁殖力男性提供生产力的组合正在瓦解。婚内的经济关系也正在变弱,婚姻不再是社会财富合理的分配方式之一。此外,诸如‘我们很相爱,但可以不结婚’之类的新观念也对传统婚恋带来了新的冲击”。
再看买房的投资增值功能,买房是普通市民参与城市化红利分配最普遍的方式。但相比十年二十年前,这样的“红利”已经大大减少,而创业、股票、互联网等其他快速获得财富增值的投资方式也逐渐兴起,如今的投资未必一定要挤在买房这座“独木桥”上。
事实上,还有一个“90后”不买房的原因,马佳佳没有谈到。对于许多“90后”,尤其是“95后”来说,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乃至未来的岳父母、公婆已经为他们“准备”好少则两三套,多则N套房子了,他们确实不用自己买房了。
新生代对买房持三种态度
马佳佳的“90后不买房论”一出,大佬们开始审视马佳佳背后的新一代消费群体。响应者认为,这是移_动互联给房产营销工作新的启示,房企应该拥抱这些变革,积极响应这些变革,不过也有人认为,房市不应该被其左右。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撰文指出,“90后”不买房是个伪命题。他认为,中国人的首次购房年龄是全球最低的,连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把买房作为人生第一要务。“一旦有了支付能力,哪怕是可以购买远郊的一套小房子,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去购买。”
马佳佳在PPT中称调查了100名“90后”网友,他们对于买房大致有三种态度:“继承”(父母有房,直接继承)、“放弃”(反正买不起,钱留着做其他事)、“新贵”(宁愿住遍全世界的牛逼酒店,环游世界、吃喝玩乐、买衣服、学习、自我投资……)
与不少互联网时代的“雷人雷语”不同的是,“90后不买房”倒并没有被一笑而过,在相关房产网站微博发起的调查中,已然出现了三个“派别”——挺马派:“90后”需要“圈层感”胜过需要房;倒马派:“马式观点”只代表“90后”的少数派;中立方:“90后”仍买房,只是动机改变,定制化服务将成主流。发表意见者中,也不乏“90后”网友的身影。
“90后”买房经
买房经一:
出生在1990年的王波(化名),在三年前就已经有过买房经历了,然而现在他却又重新选择了租房。“嘉定的新城金郡在2011年楼市低谷时曾经搞过促销,当时单价仅在1.3万-1.4万元/平方米之间。”他当时在父母的资助下果断出手买下一套两房。两年后,当该楼盘房价上涨到了约1.6万元/平方米后,他抛掉房子小赚了一笔。“卖掉的主要原因是太远了,上班不太方便,我不想我的人生有六分之一甚至更长的时间都花在上班路上。”王波说,“持有房子的这两年心里其实是不太舒服的,就觉得好像一定要住在这里,不是特别自由,经济上也有了一些压力。”
王波也会和他的“90后”朋友同事一起交流到底要不要买房。“安全感是一定要用金钱,用房产证来衡量的吗?”他表示,有朋友确实是力排众议租房结婚的,但是很多女生还是觉得应该要买房,因为她们喜欢安定的感觉。
尽管目前暂时不考虑买房,但是王波也坦言人的想法是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的,以后估计还是会买房。“我买房的话会在总价允许的前提下做权衡,更倾向于生活的便利性,不介意住得小些。”
买房经二:
“房子肯定是要有的,但是不是一定要靠自己买,这还不是问题。”即将于今年大学毕业踏入社会的陈小姐直截了当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陈小姐的父母早在其考上名牌大学之前,就已开始为陈小姐张罗起毕业后“栖身之所”了。时至今日,陈的父亲仍很自豪于自己拍板为女儿买房的果断和远见。据陈父回忆,那时是2009年,刚好赶上新一波房价大涨。“当时也曾犹豫过,毕竟与2007、2008年相比,房价又上了一个台阶。”不过,考虑到自己当时居住的老房子面积狭小且房龄较老,今后女儿毕业工作与其同住会不方便,加之当时认为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发展会带来长期利好,房价应该有所支撑,陈父果断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作为首付,为女儿在离家不远的闸北中环板块购置了一套92平方米的新建商品房。“如今这套房子的市场价已经比当时买进时高出两三倍了,这笔财富应该说是给女儿最值钱的嫁妆了。”陈父得意地表示。
即将毕业的小陈在感谢父母的先见之明的同时,对未来也有自己的设想。她表示,一旦自己顺利找到中意的工作,将尽快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偿还剩余的房贷,绝不“啃老”,同学里确实有打算先租房或和父母一起住的,但像自己这样情况的也不在少数。从个人感觉来说,有了房子,自己对人生规划的选择余地多了不少。
数据来说话
“90后”入市已突破2万
从数据上看,上海市场上“90后”买房的比例其实已经不低了。从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参与购房的35.9万名客户中,“90后”购房者已经占到了6.3%,达到2.28万人。不过这个数据中有一部分实际是父母购房,“顺便”把子女的名字加上,甚至全部是父母出钱为子女买房。但不可否认的是,“90后”已正式登上了购房的舞台。
汉宇地产市场部分析师认为,和“70后”、“80后”迫在眉睫的购房需求不同,一方面,“90后”的超前消费意识支配着他们开始加入购房大军,另一方面,不少“90后”的父母未雨绸缪,为子女未来的结婚生活、工作发展进行置业考虑,希望能够为子女提前买上一套房。父母支付首期款及最初几年的按揭还贷,等子女工作步入稳定后再接过还贷的“接力棒”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90后”业主。
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和对“90后”的购房需求分析,实用性还是会成为他们的首选考虑因素,从这点上来说,他们与主流购房者还是会有共性。但由于目前“90后”还属于“家长说了算”的阶段,大多数家庭由父母来支付首付。所以地理位置和房型是他们首先看重的。紧凑的小户型是“90后”的最爱,而且地段往往选择在距离父母较近的位置。
从实际市场成交看,这些“90后”不是不需要房子,而是他们需要有创意的、能代表他们个性的房子。他们虽然接受新事物快,勇于冒险,但是在买房这件大事上,决策权还是在他们父母身上,传统的购房理念在近10年还是会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随着“90后”年龄的增长和心态的成熟,在工作日趋稳定和适婚年龄段带来的实际需求,他们的购房理念或者会与如今的“70后”,“80后”越来越接近。 》》点击查看更多长春房地产新闻
家装馆
- 灯饰
- 浴室柜
- 烹饪锅具
- 席梦思
- 水龙头
- 热水器
- 花洒
- 家用家具
- 地毯地垫
- 插座开关
- 置物架
- 毛巾杆